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选择语言
最新报道
国画大家崔如琢版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
11位艺术家成交额过亿,100位上榜艺术家总成交额42.9亿元 | 《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重磅发布
展讯 | 逍遥于艺 求索于心—崔嘉宝书法作品首展
梦里梅花指上开 永乐2021秋拍崔如琢指墨梅花6440万元成交
书画家崔如琢分享艺术创作
崔如琢艺术澳门大展欣赏会展现“笔墨当随时代”创新精神
以指为笔,落墨生花——崔如琢罕见指墨梅花册页亮相永樂拍场 | 永樂2021秋拍
崔如琢主讲中国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永乐2021春拍 | 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斩获4.95亿元 巨幅四条屏创个人新纪录
昭然不昧,万古一日,崔如琢精品瞩目现身 | 永樂2021春拍
媒体报道 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静清苑主人



——访画家崔如琢

本刊记者 马宏光

静清苑,一处令中国文人咋舌、汗颜或亢奋不已的私人寓所;静清苑主人——崔如琢,一个出语惊人、屡屡创造奇迹的中国画家。


采访前,我在网络上大体浏览了一下各家媒体对于崔先生的报道,包括书画界、文学艺术界、史学界、哲学界“重量级”人物评说,林林总总几百篇,极尽溢美之词。看得多了,竟不知从何下笔了。


我想,崔如琢这些年被各界热捧,一是因为画,二是因为富,三是因为他的思想。

静清苑印象


我是3月12日如约采访崔先生的,同往的有国际文化交流秘书长楚水先生及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位同行。


往北京东北郊方向,有个闻名的观唐花园,静清苑就位居其内。


这是一处占地8亩之大的园林式别墅,取山间灵石、古木,装点古朴苍劲;凿池引流,回环曲折,显得灵秀通透;亭台楼榭间有书有画有琴音,潺潺流水中有野鸭闹春、大雁争鸣、金鱼游弋……
这是何等气魄——百年来,中国文人第一宅!


先不论它的市值2个多亿,单说它骨子里面透出的那种高古、清雅,就足以令我辈高山仰止。


毕竟是画家,静清苑的主体为崔如琢美术馆——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私人美术馆。美术馆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线800米,分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分展馆、藏书楼、名家收藏品等三个功能部分,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美术馆题写匾额。馆内展出了崔先生16岁至今创作的100多幅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
有行家如是评价静清苑:既蕴含江南水乡之盈盈秀雅,又散发出北方王府之朗朗贵气。


尽管感觉如此,但我总觉评说得不痛不痒,概念太大。无竟间看到柯文辉撰写的《静清苑志》,读来甚觉过瘾:


静定安虑得,重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儒学根基。清虚冲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道家准则。崔子远离闹市,修静清苑读书作画,悟宇宙精微,学术无涯,日新故我。取庄穆于山,灵智于水,景不可移,乃破墙运入巨石叠为峻岭,凿池引流,回环曲折,在意不在形。


西辟万卷楼,图书宏富。聆贤哲遗训,养浩气,承慧,大禾也。东接美术馆坚实素雅,饶宗颐师题额,古劲拙辣。列苦禅翁所跋主人少作,讫于近制,丘壑云瀑,丈幅百里,可游可咏可居。鹰瞻危崖,鹤翔九皋,荷浪摇香,冷梅斗雪,仪态万方,生命激情喷涌墨外。客誉为铁杵磨针,并叩攀险之秘,崔子谦谦一笑无言,亦非予所能道也。


稍北筑园,晴霞披金,皓月扬辉,奇卉凡草四时错综献彩。石榴生黄山西麓,祝枝山时物,三千里移京,盘虬郁勃,华北神品。廊数十丈,步其间襟袖飘飘欲仙。轩明案净,良朋论艺煮茶,解衣磐礴,歌啸与古曲鸟鸣和灵感纷至, 世事尽忘。梦中呼渊明菊,张旭书,摩诘琴,黄公望画,真幻莫辨,逸兴遄飞, 诸友欢愉,属予撰记。笔札荒疏, 恐不可用。


阳春三月,置身静清苑,能与崔先生一道赏美景、品书画、读美文、论长短,也算幸事一桩吧。


斗胆说画


说实话,采访崔如琢,论及他的作品,我极少发言的。因为,对于书画,我基本上算是门外汉,作了十几年记者,尽管涉猎面较广,但充其量也是个“万金油”。


知一知二不知三,就等于不知。斗胆说画(不敢妄评),只谈直观感受。说画前,我给自己找了三条理由:一是无知者无畏,二是艺术美的检验者不完全是艺术创作者,三是只是说说而已。


画外功夫。我以为这是个前提,如诸多大家所言,画到一定时候,关键在于画家本人的修养——文化及思想修养。崔如琢说:中国画到了最后是一种修养,作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听崔如琢讲史、讲诗、进或谈人论事,给人感觉是,大胆且直中要害,言语或思辨、或幽默、头头是道。比如他谈自己的老师李苦禅,谈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谈扬州八怪、清四僧乃至宋元大家等等,无不以继承与批判观点去评说,不迎奉、不歪曲,真诚且真实。比如他讲史,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传承,讲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讲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及中西“杂交”文化,等等,不拖泥带水,往往一语道破,旗帜鲜明。


的确,崔如琢是个渊博的人,特讲究个人修养的人。与之交流,令人精神愉悦。


何以说令人精神愉悦?之前,我也采访过不少号称文化人甚至自诩为“大家”“大师”者,言谈举止间便露馅,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主儿。这样的对话,难免有装腔作势的成分,能不叫人别扭吗?席间闲聊时,崔如琢说这样的所谓知识分子不在少数,并下了个定义,叫知识分子没知识。他打了个比方,说就好比是作画,有画匠与画家之分,画匠只能停留在造境的层面,而真正的画家是与自然对话、与感情对话,是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接下来,我再说崔如琢的画。


在崔如琢美术馆楼上楼下三层看了个遍,我的直观感受是,其作品最大特点是传承之中追求突破与超升。
首先,百余幅作品看下来,你不觉得疲劳,因为,这里你绝难看到重复的东西,无论创作内容还是创作手法,各有特色。要说作品没有共性那绝不可信,共性是什么?是作品气势浩大、气韵灵动。
其次,细细品来,崔如琢的艺术作品,或花鸟,或山水,无不折射出思想的光芒、情感的光芒。难怪有评论家说,崔如琢是个用情感作画的人。


崔如琢早年师从于国画大师李苦禅,精工大写意花鸟。李苦禅师承齐白石,而白石老人又沿吴昌硕,上追金冬心、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画风或奇古或旷达或奇崛或纵逸,这一路的笔墨传统,仍然在崔如琢的画路中体现出来。那么,他的突破在哪里?


我个人感觉,在诸多艺术评论里,文艺学博士、史学博士后刘墨在他的《如琢先生山水画序》中的评价较为到位:“在从未间断的艺术探索中,如琢先生已经可以将岁月的沧桑、艺术的灵性、自我的感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由此构成的作品,不仅在技巧方面老到精湛,而且对贯穿在绘画中天人合一之古典人文精神的承载,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与高度。古典情怀和现代视觉的绝妙融合,如琢先生极富个性的笔墨意象,既丰富了当代山水画创作的美感疆域,也显示出古今相通的艺术文脉……”
品崔如琢四时山水,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这种美丽。


你看那《青山春满图卷》:山川中萌动着盎然春意,漫长的寒冬过去了,河水解冻,万物复苏,春意分明是浓了,满山遍野的桃花也开了,万物一片生机,一年四季的交响已经拉开序幕。到了夏山中,开端虽然疏朗,但越到后来越为繁密,山中草木丰茂华滋,飞瀑流泉,倾泻如练,哗然有声。而林间点缀的房舍,使人不觉有世外之想——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汇聚着令人难以名状的墨之美、情之韵、意之象。待到金风一起,万木摇落,山川从繁茂渐为萧疏,然而却没有凋零之感。如琢先生笔下的秋景依然以墨色的晕染为主,寥寥数处明净简单的几抹赭色,就满纸都是肃然的秋意了。最后一幅是冬景,万物因收敛了各自的生机而荒寒孤寂,山川似凝,河流如冻,林木间笼罩着冰雪的寒意,画面中的点点飞雪,虽然增添了冬的萧瑟,但也使画面的气韵生动起来……


四主人语


去年,崔如琢刻了一方印,名为“四主人”,并作为他自己的人生格言。


所谓四主人,一曰:作身体的主人。


关于这一点,想来人人都感慨颇多,其道理,谁都能说上一大箩筐。可反过来看,又有几人能做到?不到躺倒病下时候,谁把自个儿身体当回事?问急了,便找个理由,说,生存压力大呀。其实,作身体的主人与生存压力绝不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
崔先生说,作自己身体的主人,不仅要有好的生活习惯,也不仅仅说很健康就行,你还要会生活,要会享受生命。要知道养生,养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智慧。


二曰:作精神的主人。


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亦或观点、主张,能够冷静、理性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不盲目崇拜。比如,对于自己这么多年的艺术创作,崔如琢曾撰文作如下心得:


余总角立志,曾师郑诵先、李苦禅,更于宫故旧藏历代名家翰墨得益良多。旅居海外后,收藏渐丰,识见愈广。近能得黄宾虹、潘天寿为楷范,远常以青藤、八大、石涛为宗法。承传统而不拘泥,袭法度而不食古。历半世始悟:“所谓画者,目之所见,心之所思,情之所系,意之所动,不惟笔墨章法,布局架构。眼界不到,修养不到,不足以言画。是以,画以心为境,画路即心路;画以思为界,想不到故画不到;画以情为盛,情未达则画无趣;画以意为先,意飞扬而后方有笔墨酣畅、挥洒恣意、痛快淋漓。余以为,胸中蕴蓄天地之大美,笔下自有变化之万千。意笔之美,盖莫能胜矣。”


三曰:作财富的主人。


我以为,崔如琢与其他画家或文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财富及对财富所持观点。


且不说2006年5月29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其巨作《千山飞雪图》以1560万港元成交,创当代国画家单一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崔如琢坦言,他涉足绘画、收藏、股市和房产。收藏品(主要用于自己鉴赏与学习),足以办一个中国收藏博物馆,其价值更是非同一般。
崔如琢的财富观更是出语惊人——


“大千世界是物质的,你的艺术也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文人又何以羞于谈钱色变呢?”


“贫穷,只能证明你的无能。”


“财富之于个人,乃至之于整个社会,个人财富的增加势必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但社会不仅需要财富的创造者,更需要有良知的财富创造者。这种良知让财富的拥有者不仅懂得如何去创造财富,更懂得如何捐赠财富,回馈社会,懂得如何去做财富的主人,而不是被财富所掌控,成为财富的奴隶。”


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崔如琢比较推崇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美元的身家全部捐赠给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并且自己几乎全身退出微软的管理,投入慈善。盖茨是看明白,活明白了。原来盖茨说是给每个子女留两千万美元,现在一分不给。为什么?这是因为盖茨明白,人生享受的是过程,是学习、成长、奋斗、失败、成功——酸甜苦辣的过程。如果没有了这个过程,一生下来什么都有了,也就意味着什么乐趣都没有了。不奋斗,不努力,没有挫折没有失败,没有胜利的喜悦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有很多西方有钱人都吸毒,麻醉。他们钱太多了,却不知怎样消耗。


那崔如琢又是如何主宰他的财富?


其一,书画界的人大都知道,崔如琢早年在美国时,就不惜重金四处收藏艺术品。区别于其他收藏家,他收藏一为鉴赏,二为学习,三为保护。


其二,崔如琢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7月19日,他捐赠价值5000万元书画作品(被俄罗斯耶弗拉兹集团义买)给“榜样公益基金”会;2008年7月26日,崔如琢为支持残疾人奥运会,捐赠一百万元购买两只导盲犬和无障碍运输车,为参加残奥会运动员和表演的盲人艺术家提供服务,并捐赠了绘画作品“导盲犬之梦”; 2008年12月5日,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崔如琢获得“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受到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导亲切接见。他是该项荣誉获得者中唯一的文化艺术界人士。


四曰:作家庭的主人。


道理极其简单,一个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何谈其它?


其实,做家庭的主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往今来,关于“后院起火”之事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能说得清道得明?古语里,这可是连清官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啊。一般老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名人、富人、达官贵人?!


香港法官任懿君在审理香港富豪龚如心与其公公王廷歆的世纪争产案时,曾引用的《圣经》诗句:“世人行动系幻影。他们忙乱实是枉然。聚集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乱糟糟闹哄哄,都是内乱啊。
……


我问崔如琢:“先生真正作得了四主人?”

崔如琢轻松一笑:“假若作不了,就走不到今天!”

上一张:妙造自然 伊谁与裁 下一张:崔如琢等12人获"中国榜样公益爱心大使"称号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