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选择语言
最新报道
国画大家崔如琢版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
11位艺术家成交额过亿,100位上榜艺术家总成交额42.9亿元 | 《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重磅发布
展讯 | 逍遥于艺 求索于心—崔嘉宝书法作品首展
梦里梅花指上开 永乐2021秋拍崔如琢指墨梅花6440万元成交
书画家崔如琢分享艺术创作
崔如琢艺术澳门大展欣赏会展现“笔墨当随时代”创新精神
以指为笔,落墨生花——崔如琢罕见指墨梅花册页亮相永樂拍场 | 永樂2021秋拍
崔如琢主讲中国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永乐2021春拍 | 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斩获4.95亿元 巨幅四条屏创个人新纪录
昭然不昧,万古一日,崔如琢精品瞩目现身 | 永樂2021春拍
媒体报道 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妙造自然 伊谁与裁



——简析崔如琢先生的绘画艺术

刘墨/文

 

    在20世纪最后10年,“终结”这两个字在西方被经常用到:先锋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现代性的终结、启蒙精神的终结等等。而且,它也影响到了艺术领域。在艺术史上,“终结”的想法应该追溯到黑格尔那里。黑格尔在《美学》中展望未来艺术时提出:艺术会死亡的。美国的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也提出一种论断,根据这个论断,在美术领域的所有的艺术资源都已经被试验、挖掘、实现了,在此意义上,艺术史也就该停止了,即艺术史被宣判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如果把西方现代艺术看作是“终结”,那么,中国画是否可以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种“遗忘”呢?在五四运动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画的确面临了被取消的边缘。即使它没有被取消,也被最大限度地改造了。如今,我们遗忘的太多太多了。


    这种遗忘,只有重新面对古人的原作才有可能恢复。而如琢先生正有这样的眼光与机遇。在他的静清斋中,收藏着大量的古代和近现代的名家巨制,展卷之际,就可以看到古人的精微之处。如果说崔如琢先生的绘画在他60岁之后所以能够精进不止,无疑在于他每天都能面对这些大师的原作,从中汲取无穷的灵感与养分。


    从步入艺坛以来,如琢先生驰名海内外艺苑,精花鸟,擅山水,用意精微,笔力雄壮,正在于他由蕴藉功深,从胸襟溢于腕底,自然流出。


    如琢先生的花鸟画,深得梅圣俞诗所谓“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之境,故新妍活泼,奇花初胎,幽鸟相逐,洋溢的是天地的生机。


    在如琢先生的花鸟画中,尤其以荷花这一题材为最引人注目。由于历史久远,荷花充满了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度,而非纵笔涂抹即可得其神韵。如琢先生选择了这一主题,无疑是接受了挑战,因为要想在此类题材上取得成就,不仅需要过人的勤奋,更需要别出心裁的睿智。


    如琢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保持传统笔墨的连续性基础上,尽力使用大尺幅的宣纸表现荷塘的气魄与丰姿多彩之处。远看上去一片荷塘,莲蓬盛开,荷花绽放,清馨出尘,妙香远闻,既有风作飘摇之态,也有朝露呈袅娜之姿,热烈、奔放、直率、坦白,看似恣肆纵横,其实井然有序。水气氤氲,意趣无穷。他画荷既照顾到了荷花的真实性,花、叶、茎的关系交代得极其清楚,也根据画面需要,趋向于构成,甚至半抽象化,将荷塘里盛开的荷花,升华为对生命的观照。可以说,如琢先生是继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之后擅长画荷的又一高手!


    质言之,他的荷花,融会了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诸家之长,又济以朱自清《何塘月色》似的感悟,妙曼如诗词,畅达如散文。故尔品味如琢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给人种种视觉艺术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真、善、美的慰抚;


    在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标准中,除了“气韵生动”之外,第二个标准就是“骨法用笔”。与一般花鸟画家不同的是,如琢先生的笔力极其挺劲,毫无柔弱之弊,这无疑得益于他在书法上的修为。康有为评魏碑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 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骨肉丰美”。无疑,种种意象,都可以在如琢先生的画中得到印证。无论浓墨重墨,无论粗线细线,其刚劲仿佛饱含生命的力量。同时,如琢先生又能根据不同题材、不同画面的需要,变化出多种画面;挺拔的竹枝、柔润的葡萄、潇洒的蕉叶,缠绕的紫藤、金石雕凿般的竹杆、宛如伴随微风而动的蔓草……无论是挥笔大写,还是细致勾画,皆可谓步入佳境。


    至于如琢先生的山水画,正如董其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样,行万里路乃见天地山川之大,读万卷书乃见历史人文之美。如琢先生的山水画纯以造境胜,山水之中表现出来的意境,是由心灵创造的理想的意境,不是刻画摹仿一个自然的物像。换言之,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创造,正在表现这种高妙的趣味,显露人生与世界的深度。这种深意就像E.H.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他这样做是为了唤起并记录这样一种心境,这种心境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关于宇宙之本质的观念之中的”。于是,艺术家内在的气质与精神和天地间充满的元气,借助于笔下的一点一线而融为一体了。我读宗白华论中国画的意境,曾经深深感动:“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画家、诗人对万物一视同仁,往往很远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笔画出,或在逸笔撇脱中表出微茫惨淡的意趣)万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爱中,宁静而深沉。深,像在一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领悟。”如今,展玩如琢先生的绘画,竟也有如此的感动!


    在如琢先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复兴,不仅是技术与图像的复活,而是千余年来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与审美情调的复兴。


    所以,在与如琢先生的一次对话中,如琢先生特别提到,将来代表中国文化之主流的,就应该是纯正的中国文化,而非中西“杂交”之文化。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杂交”文化固然是一时之途辙,但终非最后之归趋——随着国运日盛,中国文化的返本清源,也正是其时了。


    所以在我看来,生逢这个时代的画家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的画家一方面可以面对中国传统,同时也可以面对西方传统。两大传统交相辉映,给从事艺术的人们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如琢先生更是幸运的,因为他早年的苦难,他的勤奋用功,如今都化为他沉郁的笔墨,在纸面上发出幽幽光华,照耀画坛了!

 

                                     

上一张:崔如琢先生的艺术与事业 下一张:静清苑主人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