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9月3日
地点:上海美术馆
出处:“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上海站
作者:刘传铭,知名美术理论家
崔如琢先生声名远大,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尤其在美术界无人不知。崔如琢这次在上海的展览,不要仅仅是看成崔如琢个人的展览,就是说一个北京画家在上海的展览。
我在上海生活过,多多少少对海派文化有一些了解。那么现在又在北京生活,对京派的文化艺术有切身的感受。
董卿在崔如琢展览开幕式上主持
说到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京海两派的关系,绝对地是一种扯不断,相互争抗,相互争锋,同时又是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说的江湖一些,大家都相互不买账,甚至私下说三道四,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承认,京海两派画家在个人的风格上,以及个人的知识结构、情趣与笔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从民国以后的画坛来看,京海两派画家的交流,是上海画家到北京去的多。尤其是近几十年,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所有的上海画家,不管是行政的、商业的,还是学术的,当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定要在北京做个展览。一方面,他的成就被更多的人知道。一方面,希望他的艺术被别人认可,让自己的艺术在中国画坛上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和现象。反过来,北京的画家,尤其是确实有个人风格,成就比较高的画家,相对来说,愿意到上海做一个认认真真的展览,是比较少的。我作为局外人看,只有两方面原因:
寒江飞雪 2017年作
一是海派绘画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它确确实实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一个非常成熟的大体系,北京画家到上海办展,会多多少少顾虑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还有一个方面,北京画家往往在上海办展都是具有纪念性质的。上海是个大码头,那么像崔先生这样,来上海办展览,对于中国画家,应该说是盛壮之典。他能拿出这么一大批作品到上海美术馆,来给上海同仁,上海的美术界,收藏界来做这样一个全面的展览,应该说在美术界是不多见的。
所以,崔先生在京海美术交流史上有他独特的地位的。
秋山烟翠 2017年作
我们要借着京海交流的这个机会,能更多的认识崔先生的绘画。崔先生虽是苦禅先生(李苦禅)的入室弟子,但他对潘天寿先生非常敬重,很自然地由尊师重道到了艺术上的借鉴。崔先生既能大写意花鸟,又能大写意山水,作为一个画家来说,美术界还不多,确实不多。我要说绝无仅有可能也过分,至少我所看到的确实不多。
那么,崔先生“大写神州”这个展览的意义,可能会随着未来的时间和岁月,会越来越突显出来。
醉秋听雨 2017年作
我再说说崔先生的大写意。
关于大写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我曾在某杂志上专门谈到过。我个人是非常推崇大写意传统的。大写意画,不但能体现我们民族的底气,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画家的个性。从如琢先生作品里体现的大写意,可能我们最后认识他文化价值的时候,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绘画这个领域里去。关于他的绘画语言构成,我注意到,崔先生对水的运用上,对墨的运用上是非常精妙的。他与传统的大写意画家对笔墨水的运用是不一样的。崔先生是追求整体的氛围,追求画面整体的效果,而不是保守于一笔一画,以及干湿浓淡成法。
富士山之冬 2012年作
崔先生之所以这么做,和他的胸怀,和他的追求,以及气量都有关。
他从小研习书法,绘画上转移多师,抱负很大,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想有机会在写文章研究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