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保利香港拍卖
保利香港2017春拍「太璞如琢」— 崔如琢精品專場[VIII],共囊括26件精彩佳作。其中特別呈現崔如琢的大尺幅積墨作品《秋煙漠漠雨濛濛》,以6,000萬港幣起拍,1.416億港幣成交。
整幅作品達八十四平尺。畫面豐富和充滿層次,瀟瀟秋木覆蓋著山坡,嶙峋而佝僂的楓葉樹叢傲立於秋雨之中,朦朧煙雨籠罩著山巒,充盈著潮濕的霧氣,屋簷在蒼松的掩映下時隱時現,群鳥歸巢,細舟靠岸。
崔如琢《秋煙漠漠雨濛濛》 2010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78.5x521cm.
成交價:HKD 141,600,000
景與景變換交錯的罅隙間似乎蘊含著「虛」與「實」的樸素哲學,從而使畫面具有了更深層意味的指向。四季共生的哲學是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重要維度,作品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季節的交替,也將時間與氣息賦予了畫面。
《秋煙漠漠雨濛濛》局部圖
如果說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渾厚華滋,那麼積墨是生成渾厚華滋的重要條件。崔如琢在團團的渾黑境地裡,讓人分辨出指的靈活多變。其積墨極具己法,無論是混沌還是清晰處,此法都可以施展。精湛的積墨手法,使畫面在厚重之中又見細節與層次,在無中見有,蘊含著哲思妙義。
《秋煙漠漠雨濛濛》局部圖
如果說,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渾厚華滋,那麼,積墨是生成渾厚華滋的重要條件。從水墨開始,也就是說從唐代始,中國畫的內涵與面目,朝著質樸與渾黑發展。宋人有宋的夜行山面目,米家父子有其自己的劈混沌法,而黃公望、龔賢、石濤、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崔如琢,和而不同,各有各的內心之理,樸厚之質。
要說近現代中國畫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從墨法上來說,那不得不說積墨法。積墨雖是一墨法,但它由外而內地使中國畫的面目發生了改變。
《秋煙漠漠雨濛濛》局部圖
積墨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具有歷史發展因素和人的思考作用。所有的墨法是貫通的,潑墨、破墨的完善與成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積墨法。近現代的筆墨之法已經證明,潑墨、破墨、積墨等法相濟存在,畫才深厚含蓄,持久高明。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張大千、崔如琢,無一不是如此。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崔如琢在上述三種墨法的基礎上,靈活應用了焦墨,將中國畫墨的技法發展到了一個高度。崔如琢,在脫胎於前人的基礎上,發展了積墨,將中國畫渾厚華滋、正大光明之根本進行了發展。
《秋煙漠漠雨濛濛》局部圖
|